China Youth Daily Specially Reports on 2022 Internship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Program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Youth Exchange Center (CIYEC) has been running an internship project for two years. The project meets the needs of both overseas interns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China Youth Daily, the newspap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specially reported the project on the front page namely Overseas interns connect with the world on Nov 3. The full text is as follows.
今年秋招季,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喀麦隆籍留学生艾曼纽埃尔·贝松伊已收到6封工作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他实习过的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月,通过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的“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项目,他成为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工程师。
像艾曼纽埃尔一样,通过“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项目在中国找到实习的留学生不在少数。“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专项工作自2021年起启动实施,受到企业、高校和在华留学生的热捧,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留学生享在华实习的“绿色通道”
来自孟加拉国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留学生沙克耶·侯桑发现,不少企业通常很少招收实习留学生,即便有岗位,也在异地,并且专业匹配度比较低。“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项目正好解决了沙克耶的难题。“我们根据专业和需求向老师提出申请后,老师和工作人员会根据我们的需求帮我们寻找接收实习留学生的公司。”沙克耶说。
和沙克耶一样,重庆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埃拉蕾·加拉塔耶娃今年研三,就在她找工作一筹莫展时,收到了“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项目的通知。
“中国经济很发达,我们国家会从中国进口很多商品。”埃拉蕾说,自己的父亲在土库曼斯坦经营一家化工企业,为了在中国深造后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家族企业,她有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先学中国的语言文化,接着学习经济相关专业,以后可以更好地服务两国贸易。”为此,她主动提出去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实习,参与海外客户开发和市场调查的工作。
为拓展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渠道,这已是重庆大学第二年参与“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活动。重庆大学留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留学生管理科科长毛俊涵介绍,学校已建立起多个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推荐优秀留学生到基地及其他相关单位实习。
专业对口是很多在华留学生寻找实习的主要诉求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郑有珍想在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法律专业的她迫切需要一份尽可能贴近专业需求的实习工作,希望在丰富专业经历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好地从学校过渡到社会。
通过“在华留学生企业实习”项目,郑有珍来到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实习。在她看来,这份实习工作不仅满足了她专业对口的需求,还让她提前认识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这正是她希望通过实习获得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比如开拓留学生对口用人单位、设立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开展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建立实习就业信息分享平台、组织留学生专场招聘会等,还主动向企业推荐素质优秀、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并为应聘成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签证服务。
留学生深入实践铺垫职业生涯
踏出校园,走上实习岗位,中央财经大学的乌干达籍留学生图亚穆哈齐·多纳姆预想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在中铁建工集团国际事业部实习两个月后,她第一次有了毕业后要留在中国工作的想法。
“我真的想过会有压力,但没想到实习过程中的一切都很顺利。”两个月的时间里,图亚穆哈齐不再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中英文件翻译到管理专业图表,经济专业的她将自己的优势在实践中发挥到了最大。
一心想学好国际贸易的埃拉蕾也有同样的体会。她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我发现经济理论和真实的进出口贸易很不一样,所以返校后我可以根据实践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近期,她在写毕业论文的同时,也正在自学外贸、销售等相关课程。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兼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自伟认为,在华留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实现学用结合,更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深化在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改革。
复旦大学外交学专业研二学生佐佐木智大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公共外交,在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实习期间,他主要负责翻译行业报告。对他来说,这是一次体验式的实习经历,“这次实习让我对国际经济局势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我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宏观视角,比如宏观的经济形势如何影响企业”。
重庆大学的缅甸籍留学生兰纳琬玺今年大四,学习建筑学。实习前,她一直对专业学习有些困惑,如不够理解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要求和限制,缺乏对建筑行业的现实了解。她和身边同专业的同学一样,抱着好奇心和不确定性投出实习简历。
兰纳琬玺的实习接收单位是中交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在自己熟悉的建筑设计岗位,她认为这份实习很契合她的专业。上岗后,她了解到所参与的项目已进入施工尾期,更多的工作涉及应急、安全、管理等方面。她发现,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跳出”图纸,深入施工现场,兰纳琬玺有了新的感悟,“以前觉得现实中限制设计的因素太多了,但如果能够用最好的方式解决难题,最大化做好自己的设计成果,这反而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挑战”。在广东实习的那段日子,她参观了安藤忠雄设计的顺德和美术馆、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无极限广场。现在,她有了更明确的职业目标——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建筑师。
留学生为中企出海提供人才支撑
在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生辅导员储楚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有更多驻外的中国企业,需要大量了解中国国情的本土化人才。
来自俄罗斯的穆斯塔芬·奥斯卡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他的父母从事进口贸易,从中国进口大量服装,“他们的经历也影响了我,所以我才会来中国留学”。今年7月,他在佛山市华清瓷建材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主要做分析、开发海外客户等工作。
刚入职的几天里,穆斯塔芬给很多客户发了推广邮件,直到第四天都没收到任何回复。尽管有些失望,但在他的坚持下,第二周时他收到了来自客户的第一次反馈。后来,他又陆续开发了多个新客户。直到他实习结束,这些客户还和公司保持着联系。
作为实习接收单位之一的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化工企业。随着公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业务领域也更加广泛,很多原料、产品都有进出口的业务,对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国际贸易与营销等方面的留学生有一定的需求。
作为该企业化工国际贸易岗位上的实习生,就读于长安大学的科摩罗留学生阿卜杜·穆罕默德主要负责为公司开展海外贸易业务。在公司副董事长吴炜看来,阿卜杜有很多新颖的想法,无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还是视野都很开阔,“在华留学生拥有自身的相对优势,包括丰富的国际人脉关系、特定商业文化的知识、语言或者商务英语、特殊领域的专业知识等”。
正在从“业务国际化”向“公司国际化”升维的中交集团,一次性接收了3名在华留学生实习。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期,中交集团粤港澳区域总部团工委书记张首政希望通过全球优势资源集聚,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成归国,为本国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愿意支持优秀的留学生直接选择驻地国中交集团公司就业。
“以后我想成为中国和土库曼斯坦之间的一座小桥,帮助我的祖国发展经济。”在提及回归家族企业时,埃拉蕾觉得这是以后的事。在这之前,她想继续深造、顺利毕业,然后在中国发展,成立自己的公司。
沙克耶同样有创业的想法。通过在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他认为自己打开了国际贸易视角。作为“中国通”的艾曼纽埃尔则想学好专业技术,推动中国和喀麦隆两国间的技术交流,“比如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上很先进,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将新的技术推荐到我的国家”。